近期,华为和腾讯在用户数据隐私问题上产生了分歧,双方互不让步,腾讯已向监管部门投诉华为,而华为方面则认为产品通过检测,不存在争议,数据争端事件愈演愈烈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,个人隐私却不知不觉中进入“灰色地段”。
数据争端隐藏着商业利益
腾讯和华为的数据纷争上,腾讯认为华为的做法是在窃取隐私,获取数据。而华为给出的说法是,用户已经在手机设置中赋予了权限并不涉及对用户的隐私侵犯,而且数据是属于用户的,并不属于任何一方。
数据引发的争夺战,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的顺丰菜鸟大战。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关闭了自提柜丰巢的数据传输接口。核心争议在于双方是否超越权限查询用户数据的行为,以及谁先关闭了互通数据接口,并且为此上演多轮口水战。最后在国家邮政总局的调停下,纷纷扰扰的菜鸟、顺丰大战才偃旗息鼓。
事实上,华为与腾讯的恩怨纠葛不仅仅是数据之争,两年前,华为发布mate7时就支持微信指纹支付,但从mate7之后,后来的手机均不支持该功能。流传的说法是,华为研发的芯片里有一套自己的指纹验证系统,华为与腾讯在合作上谈不拢而导致华为手机不支持微信支付功能。
据了解,荣耀Magic手机初始设置时,会弹出是否设置开启智慧助手,在开启之前会弹出智慧助手服务和隐私协议,用户正式使用过后可以自由选择关闭或开启。用户有自由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决定是否使用该功能。
由此可以看出,华为与腾讯是因两年前的矛盾积累的,数据引发的争端只不过是个导火线,双方只是在合作上闹得有些不愉快。虽然双方将数据之争聚焦在用户数据上,但用户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。
规范数据使用 保障用户权力
商家之间的争夺,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。顺丰和菜鸟之间因数据封杀门爆发不到数日,国家邮政总局介入,并要求他们“顾全大局”而恢复合作,互相封杀事件因此平息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腾讯和华为因用户数据的原因而掐架,腾讯还主动请缨要求政府部门介入,数据之争再次上演。
对于腾讯和华为的数据争端,工信部出面回应称,针对此次腾讯和华为在手机新功能上的分歧,我部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,会依照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》等有关法律法规,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,自觉规范收集、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,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。对信息通信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纠纷,工业和信息化部会依据职责积极组织协调、引导行业自律,为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。”
套用顺丰和菜鸟以往的路数,腾讯和华为会不会因政府部门的介入而平息这场争端呢?结果如何只能看后期进展的态势。
但站在用户的角度想,早前的顺丰菜鸟之争,到如今的腾讯华为之争,表面看是数据之争,实则还是利益争夺。企业间的冲突背后是凸显中国对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空白,在某种程度上,国内对待个人隐私上不够重视。希望能有完善的法律政策出台,规范企业数据获取,保护用户数据被企业合法使用。
热点文章推荐《中国移动保定数据中心助力雄安新区发展》